无调不成声

陈华 ⋅ 2021-10-01

朋友圈的一条动态:“Meine Frau ist groß und schön”,令我突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。非英语国家的字母好像常常带有上标,而它们的专有名词和姓名在英语文本中也是时常保留。例如,虐猫狂人薛定谔的拼写是 Schrödinger,读作 (UK: /ˈʃrɜːdɪŋər/, US: /ˈʃroʊdɪŋər/);咖啡店写作 café,读作 (/ˈkæfeɪ/)。我们的汉语拼音与其类似,带有四个上标,分别表示阴平、阳平、上声和去声。那么,为什么我们的英文名却要去掉上标呢?我不清楚这种规定的依据,乍一看是为了方便,其实不然。没有了音调的拼音对于国人来说也很难准确识读,而何况是对中文七窍通了六窍的外国人呢?而若是无法识读,那记忆拼写更是无稽之谈。显然“陈华”和“陈花”对于任何人都是无从下嘴的。我不止一次在英语会议上对国人的姓名拼音感到一脸懵逼,除非是自己熟知的人或者有中文备注。因此,我强烈建议在英文名上增加音调。虽然音调只有四声,无法区分所有的文字,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重复性。文化是需要潜移默化的,只要时间够长,我想外国人最终也能够区分我们的阴平、阳平、上声和去声。这样哪怕人们依然无法区分“陈华”与“陈桦”,至少也能够读出个大概。

突然想到,前段时间发生了一起中国地名拼写的“笑话”。在第 14 届全运会上,陕西的英文拼写是 Shaanxi,而非通常认为的 Shanxi。原来这是因为英语中没有声调,为了避免跟山西冲突,将第三声的 a 复写成了 aa。这种记法来源于电报时代的邮政式拼音,开始于晚清。尽管依然流传,但自 1977 年起我国就通用汉语拼音了。到了如今的互联网时代,UTF-8 编码盛行,再特殊的符号都能够拼写出来。那么,为何不使用我们从小就接触的声调辅助拼读呢?Chén Huá 难道不比其他表示方法更直接有效?相较于其他非英语国家,这种写法也并不突兀。更何况目前很多输入法软件支持带有声调的字母输入,例如微软拼音开头输入 uuzm 就可以选取特殊符号。虽然目前还没有十分简易的输入方式,但只是为专有名词添加音调也并不繁琐。

说到输入方式,我又想到国内通用的键盘是美式键盘,竟然没有一点自己的特色。在一些老式键盘上,我们依然能够看到 Scroll Lock 和 Pause Break 键等旧时代产物,比鸡肋还多余。与其占用空间,不如设置成音调键。对于键位要求紧凑的笔记本电脑,也可以通过设置功能键,例如 Fn + 1/2/3/4,来实现阴平、阳平、上声和去声的输入。一旦输入法软件适配,我们就可以轻易打出带有声调的拼音。例如,先按下 Fn + 2,然后拼写 chen,输入框中就能出现 chén 和相应的汉字。

说到底,还是要加强自身的建设。在全球化时代,文化交融越来越深入,我们既要保持开放和适应,同时也更应该维护自身的文化特色。即使我们的话语权还比较薄弱,也不能光顾着捡芝麻,丢了西瓜。

最后,我特地查了那条动态的含义,被塞了一嘴狗粮。QAQ

2021-10-07 更新:

翻阅了国家标准才发现,原来英文名拼写是有音调的,而且姓在前,名在后。只是某些情况下可以省略。

2022-11-04 更新:

微软官方组件 PowerToysQuick Accent 工具现已支持快速输入重音字符。操作方式是,按下字符后立刻激活键(空格或左右方向键)即可选择相应的重音。这个方法比我想的方便太多了!